走进2022年度(第十一批)国际生态学校: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球盟会

  球盟会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金山区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2022年成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学校紧紧依托区域独特而多样的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科技教育”特色撬动学校发展,2017年首次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主题为“植物多样性”。近年来,学校在不断深化校园植物多样性建设的同时,也关注校园水环境问题,因此,本次国际生态学校复评主要围绕“水”主题开展。

  学校建立了由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顾问和30名学生组成的生态学校委员会。生态委员会每学年召开两次全体大会,第一次提出环境评估问题,确立实施项目,第二次审议项目实施情况。由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核心组每月活动一次,制定项目行动计划、做好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制定监测与评估的办法。

  生态委员会制作并发放同学们对水资源保护、水污染等的认识和关注程度的问卷调查140份,其中有效问卷140份。

  95%的同学知道世界水日的具体日期,但只有29.29%知道世界水日主题。77.14%的同学认为我国水资源面临危机,约98%的同学认为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来自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92.14%的同学在看到水龙头有漏水现象时会主动上前关紧,但当看到他人在浪费水时,只有50.71%的同学会上前制止。38.57%的同学会对较为干净的水再次利用。65.71%的同学认为校园水资源浪费现象一般, 25.71%的同学认为如若在校园中看到提示性标语,会想起节水。

  学校一校两区,隔河相连。生态委员会组织学生对校园战斗港河水质进行了采样并送至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生态委员会成员对学校的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球盟会。根据对校园用水量的调查,评估校园节水的可行性,并对校园其他用水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借助每年的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六五环境日等节庆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2.开展“爱水、节水、护水”作品征集,观看节水视频,开展节水小故事和小视频征集,“水环境”保护创意文化墙作品征集活动等。

  (二)开展水科技研究活动(2019年1月至今,常态化开展)。借助选修课球盟会、社团、科创比赛等平台球盟会,开展水文化、水净化、水监测、水科技等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

  1.调查主要内容为沿线的排污口数目及排污点确切位置,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战斗港河水质污染源分布图。(2019年2月一2020年1月)

  2.对水样进行主要表征分析:pH值、浑浊度、悬浮固体总颗粒数、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大肠杆菌总数等测定,形成水质检测报告。与正常水质比照,通过测试数据,分析战斗港河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2019年6月一2020年5月)

  3.依据战斗港河水质检测报告,提出战斗港河水质修复的生态方案,供金山区生态环境部门参考。(2020年6月一2021年1月)

  通过上述各类节水活动,学校人均用水量从2019年的11.24m³下降为2020年的9.76m³。

  学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在生态科技研究院中庭设置了“雨水收集装置”,能够实现雨水的过滤清洁,集雨节水。在生态长廊建设了以“生态”“净水”为主题的生态鱼池,通过接入校园“荒野”溢出的河水、收集雨水,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水质,为养鱼池供水。学校依托校园河道“战斗港河”,打造“亲水、治水、节水”的水科普工坊。在绿草成荫的操场引入以太阳能光伏板为电力输入的高效绿色喷灌系统,在信息长廊设立植物节水滴灌系统。通过校园环境建设,将节水、净水、护水的理念深植学生心中,同时也为科普学习和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球盟会。

  结合本次国际生态学校创建主题“水”,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地理、英语、语文、生命科学等课程中,大量渗透生态球盟会、水环境保护相关内容。

  在学校特色课程中,专门开设有《处理废水的“魔法石”》《湿地的奥秘》《海洋地理》《校园“水环境”》《水质分析基础》《校园河道水质修复》等课程。

  学校与15所区内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校结成金山区生态教育联盟学校,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为盟主学校。作为区内第一所国际生态学校,配合区生态环境局开展宣讲创建经验,2021年,区内又有两所学校获得创建成功。

  2021年六五环境日期间,学校获得金山区生态环境局授牌,成为区级“生态文明修身实践点”。解放日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新金山报、上海教育电视台、金山电视台、石化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了学校生态科技素养培育特色高中创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