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去年8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一年多来,全市教育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实干笃行、砥砺奋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加快构建学位充足、布局合理、资源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我市连续四年在省政府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李沧区、市北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省级评估球盟会,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省级评估,达标总数位居全省首位,相关做法得到教育部推广和《人民日报》头版、《光明日报》整版点赞。
学校建设驶入快车道。积极应对入学高峰挑战,建立配套学校(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等“六个同步”制度,优化布局,加强学校新建、改扩建,2022年以来全市新建球盟会、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6所,全部建成后可增加学位16.89万个。结合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在相关低效片区新建改扩建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10所学校,推动了区域民生设施的提档升级。得益于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工作,今年达到历史峰值的17.1万小学一年级新生,全部得以平稳、顺利、圆满入学。着力扩大学前教育优质公办学位供给,采取启用新建公办园、民办园转公办园等方式增加幼儿园学位4.5万个,改造升级农村薄弱幼儿园132所,公办园、优质园占比分别从2021年的51%、60%大幅提升到60%、8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强师兴教迈上新台阶。好的学校关键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连续两年在全市统筹编制7000余个,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其中球盟会,招聘国家公费师范生533人,占全省生源的57.4%。创新梯队培养体系,全市现有国家教学名师7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65人,新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工程人选85人,各项数据均位居全省首位。举办全市首届中小学班主任节,充分激发班主任工作成就感、荣誉感。全市优质师资达到1.76万人,比2021年增加80%,带动更多学校迈入家门口好学校行列。
数字赋能跑出加速度。把握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建成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129个、同步课堂教室1700间、创新实验室779间,全市中小学全部建成无线网络,以优质教育网络和智慧校园环境建设助推学校优质发展。充分整合国家平台资源和青岛特色资源,改造升级青岛教育e平台,在全市推广智慧教学和作业管理融合系统应用,17个案例入选教育部2023年度智慧教育案例,数字“助教、助学、助管、助评”的模式基本形成,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经验在2023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我市顺利通过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中期评估。
新校发展实现高水平。锚定“建一所、优一所、强一所”的目标,提前一年选配优秀校长参与新校规划建设,提前配备干部教师跟岗培训,采取“一长多校”等方式,推动新校与优质学校一体化办学,提升校长办学理念。聚焦校长课程领导力等专题,组织100余名新建学校校长赴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高端研修,近几年新启用的94所学校均实现高起点办学、高质量发展,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崂山分校、崂山区海尔路学校等新建校得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瞄准“全域优质均衡”目标,打破城乡、区域、学段界限,大力推广“优质校+新校”“强校+弱校”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向教育发展薄弱区域布局,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66%,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更加优质、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初中发展注入强动能。遴选在改善区域教育均衡度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的初中学校,推出了“揭榜挂帅”选聘校长、加强市本级对校长专题培训和专家团队跟踪指导等9项措施,深入开展市级教研员包靠试点校工作,围绕办学质量等27项指标实施专项评估,为学校发展精准把脉,借力高校、科研机构等专家资源对强校提质专项课题提供专业指导,推动53所强校提质试点校快速成长,带动了周边小学发展。
正是在这些措施的带动下,一批新的教育高地正在迅速崛起。在市南东片,将青岛五中调整为青岛二十六中浮山校区,同时青岛二中教育集团与青岛二十六中教育集团开展强强合作;在市南西片,将琴岛学校调整为青岛一中市南分校,与青岛一中实行“一长两校”管理,推进小初高跨学段深度衔接;在市北区,青岛二十一中、青岛四十七中、青岛五十三中、市北中学、启元学校、弘毅中学、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等学校多点开花,东西南北中,片片都精彩,特别是市北浮山后区域,青岛第二实验初中、青岛六十五中、青岛第四实验初中、富源路小学、同安路小学、宁安路小学、桦川路小学、福州路小学、市北第二实验小学等已成长为岛城名校新地标;在李沧区,通过青岛六十一中、青岛六十三中、沧口学校、青岛二中附属李沧学校、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初中等优质学校带动周边学校快速成长;在崂山区的浮山前、后区域,通过高起点新建学校、高标准打造名校等方式,布局建设了麦岛小学、麦岛中学、青岛实验初中崂山分校、青岛二中海尔路学校、崂山区实验学校、崂山区育才学校、崂山区实验初中、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松岭路小学、合肥路小学等一批老百姓十分认可的学校;在高新区,我们引进了北京十一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及青岛三十九中、青岛五十八中等优质资源,采取合作办学、托管等方式,带动区域教育质量迅速提升。这些新的教育高地的迅速崛起,正在打破主城区教育“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格局,老百姓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高中发展跨入新阶段。2020年至今市教育局局属高中通过两轮扩招,新增54个班级、约2400个学位。青岛二中张村河校区、青岛五十八中青钢校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今年新开办城阳实验高中、城阳区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西海岸中学、西海岸九中,改扩建城阳区天康路高中、即墨区龙泉高中、即墨一中、胶南一中,新增学位约2700个,满足了更多老百姓上公办优质高中就学的需求。特色高中建设初见成效。青岛二中等3所高中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特色高中,青岛实验高中等5所高中入选省特色学科基地,真正让不同禀赋、不同特长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学校。
五育融合取得新成效。加大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探寻红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聚力学生发展短板问题,创新教体融合、艺教结合、教医互动机制,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阳光运动1小时等制度球盟会,在全省率先开展艺术测评,率先编印《劳动教育(实验)》教材,全面开展在校生视觉健康、脊柱健康和心理健康筛查,不断擦亮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品牌,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列。
教学质量实现稳提升。大兴教学研究之风,扭住课堂教学关键,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同时发力,推出局长校长面对面、校长进课堂听评课、大教研组建设、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价等系列措施,我市高考成绩在全省第一方阵中稳中有升。积极探索初中分层教学、增值评价,重点关注学业后30%学生发展球盟会,3个案例入选全国“双减”工作典型案例。与此同时,我们创新职普融通模式,8所普通高中开办新型职普融通班,16所中职学校开办综合高中班,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努力为不同学生提供优质多元的教育选择,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全市84%的中职学生通过职教高考、五年制高职、中职与本科高校“3+4”贯通培养等方式进入高校就读,我市学生在202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金牌14枚,数量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家校协同树立新标杆。坚持品牌引领,精心打造“爱润成长”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在全国率先推出《陪伴成长—青岛市中小学生家长手册》,向全市140万家长免费发放,推广家庭教育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幸福路—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免费为广大家长构架起全景式、立体化的家庭教育“空中课堂”。研发幼、小、初新生家长衔接系列课程,以线上、线下形式同步推出,组织开展“学情会商·家校面对面”专项行动,仅今年秋季开学惠及人数94.7万人。通过开展专家讲座、政策解读、案例访谈、家校互访、送教上门等,推进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进村社、进机关、进企业,汇聚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力。
“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情感所系。全市教育系统将继续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把我们的学校办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好,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