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校园网站的宣传和引导。校园网站是各学校展示其形象和发展状况的窗口。而其中的新闻版更是推广校园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是校园网站的主打品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能维护和睦的校园氛围,沟通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师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几乎每所高校都建有各自的校园网站,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职业技术类学校也创建了自己的校园网站。但是,当前大多数校园网站新闻版的编辑工作却不尽人意,不仅无法满足在校师生的需求,达不到既定的宣传效果,而且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上失去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1、新闻版的页面面积严重缩水。校园网站的主页面就像打乱了的拼图,“院校设置”“教学资源”“兄弟院校链接”……这些大小不一的方块充斥整个页面,挤得新闻版只剩下方寸之地。新闻版面积的严重缩水,使新闻版无法达到既定的宣传效果。
2、新闻版的编辑手段过于呆板。首先,报道内容上多以硬新闻为主,主要包括领导动态、会议新闻等,如《省委某书记到我校考察工作》、《某教授莅临我校讲学》、《我校党委召开迎评促进会议》,这种新闻在标题及内容上都显得过于严肃,不能最大限度的贴近学生生活,也就达不到宣传的目的。
其次,编辑手段单一,没能充分发挥网络的多媒体优点;大多数校园网的新闻版都是由标题和文字构成的,图片新闻少,而以flas或音、视频呈现的新闻更是寥寥无几,造成画面单调,缺乏美感。
3、新闻时效性差。新闻报道更新滞后、时效性差是大多数校园网新闻报道的通病。校园新闻采写速度较慢,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前不久”、“近来”、或“开学以来”等时间概念模糊的文章。文章的时效性不强,网站的新闻内容更新不及时,满足不了阅者求快,求新的心理需求,所以也无法吸引受众的眼球。
4、新闻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校园新闻的采写人员主要是在校师生,他们大多非新闻专业出身,认知程度有限。专业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不足,导致写作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新闻报道中常出现主体语焉不详,事实交代不完整。第二,有效信息被忽略、淹没。抓不住事件的亮点。第三,新闻标题过于追求抒彩,个人观点明显,起不到标题开门见山,让人一目了然的效果。
总之,校园网站的新闻版由于编辑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对新闻版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导致的新闻版页面大幅度缩水,再加上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较差,编辑的水平也不高,所以校园网站的主动浏览量普遍较少,要提高在校园文化建设,改进校园网站新闻版的各项编辑工作势在必行。
1、增加新闻版的页面面积。增加新闻版的页面面积,要以内容带动形式,通过不断改善新闻内容使新闻栏目在网站整体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改善新闻内容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就要求编辑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校园现实生活的主流,让师生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①二是报道内容上要明确价值取向,合理把握新闻的“软、硬”度。软硬结合,硬新闻软着陆,软新闻高格调。校园网是以本校师生为特定受众的,主要目的是为本校师生服务。所以既要追逐热点,也要推陈出新,广泛涉猎,尽量做到寓指导性于新闻报道中。比如:对于“挑战杯”、“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校运会”等常规报道热点,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利用新闻报道进行动员和宣传。更多地关注人才培养,报道反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表现师生喜怒哀乐的新闻,弘扬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和谐校园文化。
2、创新新闻版的各项编辑工作。近年来,高校形成了以“红色网站”为旗帜,以校园门户网站为主体,以学术、新闻、服务类网站为补充的校园网络文化阵地的分层次格局。李卫红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②
首先,编辑在参与网页设计上时,要考虑到:通常屏幕都不能显示整个网页,过大的网页还会拖慢下载的速度,而访问者大多是缺乏耐心的,过久的等待会加重访问者的阅读负担,甚至造成网页未下载完便被强制关闭的情况。所以,一般情况下,校园网主网页纵向最好不要超过三屏,横向切忌滚屏。有些学校另辟蹊径,直接开办了专门的校园新闻网页,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同时,页面安排应尽可能简洁明了,清晰地表现内容,又方便访客浏览并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新闻版更应该占据显要位置,清晰明朗,一目了然。
其次,让图片唱响主角。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特性,开辟图片新闻专栏。以滚动式的图片作为新闻报道的导入标题。动态的、变化中的图片配以单行标题,简单、醒目地点明新闻的主要事实,吸引受众点击阅读。受众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即使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就算无法完整阅读完新闻报道也能从图片和标题中大致知道发生什么事,同时也加大了信息的承载量。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新闻制作成视频,直接放在校园网上,最大程度地增加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受众即使无法亲临新闻现场也能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例如:南昌大学2008开学典礼暨迎新文艺演出、迎新烟火晚会在前湖校区正气广场举行,该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晚会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校内师生可通过校有线电视专用频道收看直播,校外观众通过互联网,下载并安装ScenicStation软件便可收看网络视频直播。
3、加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有条件地“抢”新闻。校园网新闻版的采编人员应尽可能去“抢”时效。这就要求编辑既要熟悉面上的情况,又得加强与校园记者、通讯员和广大师生的联系,点面结合,快采、快编、快发。校园网具有不同与其他媒介的优势,首先,校园网新闻编辑可以通过网络的方便迅捷来搜集线索,查找背景资料(既可以建立网站资料库,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适当利用电邮、网络及时通讯工具(ICQ、飞信、网站短消息等)进行采访,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多开展独家报道、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新闻报道。
编辑还可以通过BBS、编辑或记者信箱、网上问卷、网络投票、跟帖、或者在每条新闻下面设置评论栏等多种形式,时刻关注校园内外的动态,及时听取师生的反馈,方便编辑更快、更好的对新闻报道进行调控,大大强化了新闻的时效性。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编辑便能迅速做出反应,合理的组织报道。
创新校园网设置。“推荐新闻”“热点文章排行”等专栏,超链接到下一级页面,将主页新闻分为:“最新新闻”和“视频新闻”。分秒必争,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以动态报道、现场直播、滚动报道等实时报道形式,报道更多“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新闻”。将受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当然要求采编人员不仅要练就“倚马可就、立马可待”的反应能力,而且还要能熟练操作Photoshop等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4、提高采编人员的采写能力,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秉承“传播学校党委的方针政策,弘扬和谐校园文化,舆论监督校园不良风气”的编辑方针,校园网站新闻版要做到优化编辑队伍结构,科学地安排编辑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培养新闻版编辑人员的团队意识。建设一支具有凝聚力的校园网新闻版编辑队伍,是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宣传和谐校园文化的组织保障。校园网新闻版的编辑队伍可由专业的编辑人员和该校的师生共同组建。为了保证采编人员能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尽可能地为校园网服务,一开始便应该重视和落实采编人员的培训。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来培养新闻版编辑人员的团队意识:第一,采取“一带一,一帮一”的“青蓝结对”形式,即一个老生和一个新生搭配,让有经验的采编人员带着一个新生进行采访和报道,让新生更快地进入角色。在这种帮扶机制下,交流和沟通更直接,新生也能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第二,将理论和实践“成果化”,即每一届编辑队员换届时,可以要求老队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尤其是记录采访报道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和各种实践经验,编辑可将这些成果集结成册,这不仅可以为新队员提供理论学习的材料,还是一份逐年积累的财富,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铺路;第三,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如付给一定的稿酬,评选优秀网络新闻稿件、优秀新闻稿编辑、优秀记者等。合理的奖励机制,不仅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促进高校网络新闻的良性循环,净化校园文化。
培养新闻版编辑人员的创新意识。首先,作为把关者的编辑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更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一切从大局出发,时刻牢记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严格把关,严守纪律。”③
其次,编辑人员应该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培养,要求采编人员要做个“有心人”,用心生活、用心观察和思考。养就“全天候”、“全方位”的职业精神。
第三,意识创新体现在创造性的思维。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细心观察,要敢于质疑,而且在面对客观事物和一鳞半爪的新闻线索时,要能发散思维,把思路放开、扩展。■
①杨晨光,《李卫红出席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何管理工作研讨会并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7(12)
②何梓华、成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4
③蔡铭泽:《新闻传播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78-79
所谓“校园新闻”,指的是利用课堂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请学生把课下收集到的新闻在课堂上分享、讨论。在课程的最初阶段,“校园新闻”可以是从各类媒体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允许没有“原创”,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所的“新闻”必须是自己发现、观察、采访得来的内容。“校园新闻”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范围可以辐射到周边、社会。
第一步要求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关心身边的大事,留心周围的小事,然后收集相关材料,并做好信息记录。随身携带小本、移动设备“备忘录”、录音设备留言、视频拍摄影像――记录信息的手段很多,但要及时将所获取的信息保存。最后将材料拿到课堂上与师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逐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当堂给予点评,点评时结合课程所学理论,从新闻敏感、新闻价值、新闻角度、报道思想、采访准备、提问技能、新闻语言等方面对“新闻”进行剖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首先,培养了学生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能力,即是否具有捕捉信息、发现新闻并判断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观察生活和收集材料的过程需要认真思索、反复练习、不断实践,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会习惯性地将客观事物及其变动加以记录,自然地养成思维的应变状态。当然,培养学生“新闻嗅觉”的途径不仅仅只局限于该环节,但它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其次,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语表达准确、清晰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广电媒体记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会说话、会提问的记者面对新闻事件,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将信息准确无误传递给受众,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则让受众不知所云,阻碍信息的交流。“校园新闻”环节中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新闻”,从最初不标准的新闻描述到最后初具特色的新闻语言,其口语表达基本功在不断提高。
再者,调动了学生学习新闻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校园新闻”环节是新闻采写课程每节课的教学切入点,学习的主要方式由教师授课变为课堂交流,让学生找“新闻”、说“新闻”的模式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主动对“新闻”进行挖掘、探索、思考,教师适时点评、鼓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闻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后,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实效。该环节让学生从开始上课就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从思维常态到思维活跃状态的过渡,在思维的转承启合中将学生引入教学,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合作,自主地发现“新闻”、分析“新闻”,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比单纯讲采写理论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校园广播是学校进行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好的校园广播台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也是一条团结全体学生情感的纽带。校园广播记者是学校宣传工作的主力军,配合老师做好相关校园宣传工作是其主要任务。要把校园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校园广播记者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加强采编技能的修炼,为自己将来走出校园成为一个职业记者或通讯员做好准备。因此,校园广播记者要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善于捕捉和发现新闻线索,提高新闻敏感能力,修炼精准的“犬鼻”,提高看清事物本质的穿透力和迅速的反应能力;修炼锐利的“鹰眼”,及时发现校园新闻热点。同时,校园记者也要多读书,多写作,锻炼自己的笔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文字修养。
随着高校广播台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空间规模的逐渐扩大,在广播台工作的记者队伍也从最初为数不多的学生成长为记者队伍。可以说学生记者队伍成长的过程就是高校电视台规模扩大、定位和功能神话的过程,学生记者队伍的成长也是高校广播台所处环境变化、功能和定位不断深化的要求。建设一支素质优秀、精干高效的学生记者队伍是建好校园广播台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广播台不断得到重视,其规模和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高校广播台的覆盖范围是整个校区,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其覆盖范围也相应扩大,受众群也有所扩大,从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教师队伍构成,到现在辐射了一部分与学校相关的社会人员。高校广播台除了作为一般意义的电视媒体应该具备的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丰富生活、凝聚精神、普及教育等综合职能外,由于其覆盖范围和受众群体的特定性和特殊性,还应该具备一下一些职能。
第二,校园广播台要注意如何在节目的制作和编排中球盟会,尽可能以丰富多彩、风格突出的节目来潜移默化地实现学校进行宣传和教育的目标。
第三,校园广播台不仅仅是为了宣传校园时事热点,更要培养在广播台工作的学生记者队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个性,使她们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高校育人功能的体现。
虽然校园广播记者并非职业记者,但担任这一职务的也大多都是对新闻和传媒工作感兴趣的同学,因此对于记者应具备的素养首先要铭记在心。记者的定义是从事信息采集和媒体报告工作的人,校园广播记者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一副善听八方的顺风耳。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闻记者最致命的忌讳就是偏听偏信,以偏概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听觉器官,随时随地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掌握校园新闻线索,丰富自己的信息源和信息库。同时,还要注意倾听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避免以偏概全,确保报道的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第二,要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巴。新闻记者的职能就是传播信息,搞好宣传。为了宣传工作的需要而去采访,在采访中也要借助宣传工作的效果,去增强和提高对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发现和发掘能力。如将学校的大政方针和新闻宣传的要点、重点、导向意图,向被采访者予以通报,帮助他们升华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对同一事实形成基本的共识,发掘出应有的新闻价值。另外,新闻采访者还需要善于提问,让被采访者乐于回答,有问必答,敢说真话。这也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备的采访技能之一。”
第三、要有一双乐此不疲的妙手。一是养成随手笔记的职业习惯。搜集资料信息,记录点滴心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是勤于写作,把所见所闻所感尽快付诸文字,努力缩短新闻事实的发生与受众感知之间的距离,力求最大的时效性。三是精心修改。“倚马可待”的功夫实不多见。
只有具备这三种素质,才能始终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做好学校的新闻报道及宣传工作。
校园广播记者在配合老师做好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广播台的新闻采编工作。校园广播台不仅是校党委宣传部的耳目喉舌,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道校园大事小情、各院系新闻,聚焦校内热点方向是校园广播台的重要内容,也是记者的重要任务。在新闻内容的选择方面,因为校园广播面向广大师生,更需具备多样性和灵活性,不仅要抓住当下时政热点,取材方面也要贴近当下生活。最终目标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鲜的时国内国际体育娱乐消息,提高大学生对时事新闻的敏感度,成为宣传工作的喉舌。
[1]校园广播台不断深化的定位和职能必然要求其制作的电视节目内容要紧密围绕大学生校园生活这一核心球盟会球盟会,记者应采用符合师生欣赏习惯的形式和风格,制作播放满足师生信息、文化和心理需求的节目,突出生活型、学术性和教育性。而这又对节目的记者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校园广播台记者需要创意不断出新。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特殊,对于尚在学习阶段的学生记者来说并不容易,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记者并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如何培养他们的新闻素养、提高他们的宣传本领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宣传工作即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要培养学生记者坚定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对于提供“新闻产品”的广大记者来说,其政治修养如何,关系重大。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一方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加强,由此也带来了各种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汇与融合。要使宣传工作顺应高校党委、行政的中心思想,把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同时体现大学开放、包容的特点,学生记者所采写的稿件必须具备正确的舆论导向[2]。太阳之声记者部中的学生来自学校多个学院,是学校新闻战线上的优秀分子。指导老师在他们的政治素质培养、思想观念监督引导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通过记者部例会、讲座、谈心等多种方式,密切关注学生记者的思想动向。通过上述措施,学生记者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思想得到了升华,能更理智、更公正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许多学生记者还担任了学院、班级的团学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3]要使宣传工作顺应高校党委、行政的中心思想,把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同时体现大学开放、包容的特点,学生记者所采写的稿件必须具备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要培养学生记者的丰富知识结构。一方面,新闻工作者是杂家,需要尽可能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知识结构来武装自己,另一方面,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世间所有知识。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构建起记者最佳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异常重要。[4]大体上,记者的知识结构可以从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基本常识三个层面来构建。
第三,要培养学生记者扎实的写作技能。如果说过硬的政治修养是学生记者成才的思想基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记者成才重要支撑的话,那么扎实的写作技能便是学生记者工作的有力保证。写作技能作为记者知识结构中专业知识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决定因素。当面对一条好的新闻点的时候,写作能力强的记者能一气呵成、左右逢源,甚至能写出“老树新花”;而写作能力欠缺的记者则只能无计可施,徒叹奈何。新闻写作技能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熟悉各类新闻体裁及其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感知、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包括采访、收集新闻素材并由此分析、筛选、归纳球盟会、提取出新闻要义的能力,还包括在尊重新闻写作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将新闻以艺术方式展现从而提升可读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能力等。
第四,要培养学生记者的创新意识尽管新闻体裁不一,结构多样,门类众多,语言丰富,但文贵纯真,用鲜明性、生动性、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文风以文记事、以文寓理才是写作的宗旨。把握住这一宗旨,学生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大胆尝试,要敢于创新。要提高学生记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是要引发他们从写作思维上创新,包括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二是要引导他们从写作手法上创新,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上做到“标新立异”。
媒体是社会中传播新闻以及引导舆论的重要信息载体。高校媒体作为媒体中的一员,以其跟大学生接触较多,在引导校园舆论,教育学生并提供信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校园媒体的发展问题为媒体和教育界人士广泛关注,但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它的定义与分类、功能、传播效果等方面。因此,如何通过校园媒体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资源整合、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实现有效提升新闻传播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的研究中,校园媒体的定义虽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内涵大致相同。研究者将校园媒体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校园媒体主要指校园内的广播、有线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媒体。也有人认为校园媒体就是指校园内拥有一定读者的群体,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代表性新闻类、生活类媒体。一般来讲,校园媒体的研究主要采用狭义定义。广义的校园媒体涵盖上述种类之外,还包括校内的告示板、条幅、标语。有研究者指出,校园媒体是以在校的大学生为主要目标受众,用于信息沟通的媒介形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组成了如今的立体式信息传播渠道,构建了新时期的校园媒体。这个定义较其他研究者的定义更为全面。
校园媒体传统的种类主要分为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的校园媒体形式如校园新闻网等逐步出现,以及新出现的各种校园媒体在社交网站、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使学者们将视角转向网络校园媒体的研究,试图从传播渠道的更新上寻求校园媒体发展的新途径。“网络时代大学校园媒体”的概念随之出现。有学者指出尽管新媒体具有广泛参与性,表达形象性,信息多元化等特点,但其信息未严格把关,发展未进入正规化轨道。高校校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数字,目前全国校报达1000余种。最正规和主要的传统常规校园媒体——校报仍占上风。
良好的传播效果是发挥校园媒体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以及校园媒体对校园文化塑造等方面作用的前提。校园媒体的传播范围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或教职工,受众相对稳定、目标相对明确。不但如此,校园媒体也正日益突破校园局限,其影响正向社区、社会和学生家长辐射。
有学者指出目前高校校园媒体的整体传播效果欠佳。主要表现在媒体间缺乏相互协调;新闻形式虽然多,但优势特色不明显;同时出版周期过长,缺乏时效性而无法吸引读者。对于校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流于浅层消息,缺乏深度和自由度。目前对于大学生受众的研究只集中在心理学层面,有学者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学生对校园媒体的选择分为三类:一是关于求知心理需要的选择。如对学校系列讲座关注,对学习园地、英语沙龙的兴趣,这是源自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自我完善的探索;二是基于从众心理需求的选择。年轻人作为紧追潮流的一代,有偏重时尚的口味,期盼得到身边同龄人的认同和肯定;三是基于好奇心理需要的选择。即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阶段,他们渴望成熟和成功,追求至善至美。但是大学生对校园媒体的宣传总体上处于被动地位,很少主动关心其报道动态,往往是一个单向的传播过程,缺乏反馈和互动。有学者以武汉大学校园媒体为例,通过对“校媒到达情况”,“学生对媒体的关注度”,“学生对校媒的满意度”几个指标对高校媒体传播效果进行评估,结论是校园媒体的传播效果主要受到硬件(如经费与设备)和软件(如内容与资源)制约。
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高校媒体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传播功能、教育功能、舆论引导功能。
近年来媒介不断发展,媒介形式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大众媒介向高校学生传播海量信息的同时,校园媒体也一直作为高校师生的传声筒,传播校内外的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的信息。学者们认为校园媒体在担负信息传播、推动信息校园的实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师生每天都面对着来自学校内外的各种信息,一个完备而又系统的信息传播中心可及时地对新闻信息进行挖掘、筛选、加工和传播,使校内外各种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转贴于
校园媒体的教育功能可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辅助教学功能,综合素质教育功能。学者认为重大事件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球盟会,而校园媒体可借此契机对师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同时校园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促进学生在理论科研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有助于新闻学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此外,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处事方式培养、人格塑造等;学者提出高校媒体对大学生有着心理干预的作用,影响着其精神生活,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应对外来因素影响时,校园媒体可对大学生的人格塑形产生“维模效能”。
校园舆情导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影响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高校舆论环境分为“高校校园舆论环境”和“高校社会舆论环境”两部分。一个是基于校园内部的舆论,另一个是外部社会舆论对于高校环境的影响。以校园突发性事件为切入点,校园媒体可在此类事件发生时的舆论引导作用。校园媒体应对突发事件时可在第一时间事实,利用校内各种媒介开辟专题和讨论专栏,并充分利用高校团体,如学者教授或学生骨干等进行舆论引导。因此,校园媒体由于和在校大学生的接触度较高,对学生分析各种社会事件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成为塑造学校形象、培养人文精神、化解校园矛盾的主力军。
为了改善校园媒体的不足,提高并扩大其传播效果,校园媒体应优化配置校园媒体资源,完善相关机制,统筹汇总校园信息,实现人力和设备资源共享;引入媒体社会化运作,面向市场筹集经费,在可持续发展中创造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高素质传播团队,提高教师通讯员团队和学生记者的专业素养,提高报道质量;加强创新,开创校园媒体的特色;网络媒介的出现和兴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有利于校园媒体传播效果提升的互动平台。目前广东省汕头大学、暨南大学等校发展校园媒体的方式值得借鉴:他们借助社会资源,通过企业赞助和社会媒体合作的方式,以高校学生的视角报道社会事件,走出校园并扩大影响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对校园媒体定义、功能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梳理,笔者发现高校校园媒体研究虽然覆盖面较广,但还存在很多不足。
从搜索到的2002年到2011年间的文献来看,虽然研究的重点已经细化并逐渐转移到工具和功能的研究上,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校园媒体的现状不足与发展策略为主,内容相似度较大,并未出现创新的发现。
目前校园媒体研究多基于新闻舆论引导和传播与接受等理论研究实证调查,缺少具体的数据论证,可见有必要加强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的有机融合。
第三,对高校媒体的研究多关注校媒发展的不足,而对于受众方面的接收效果关注较少
虽然校园媒体自身存在的资源和资金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对于校媒的关注度和认同感,但很少研究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系统调查研究大学生受众对于校媒的接收效果和受众自身特点。
总体上说,目前在研究在校园媒体的传播效果方面有待深入,因此发展校园媒体的创新途径可以着眼于如何优化校园媒体的传播效果,以及重视校园媒体报道形式和内容,使之更容易让高校师生接受,达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教育和传播作用。
①张晓冰、胡庆亮,《高校校园媒体实践与效能策略研究》,《新闻界》,2009(4)
③赵殷,《网络时代大学校园媒体的特征及运行策略》,《新闻界》,2001(4)
④姜巍,《校园媒体在当代新闻学教育中的作用》,《新闻大学》,2009(12)
⑤吕剑红,《校园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策略分析》,《新闻与写作》,2010(2)
⑥叶磊,《高校校园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德育功能初探》,《思想理论教育》,2009(1)
⑦李蓓,《校园媒体在净化高校舆论环境中的角色扮演》,《新闻知识》,2010(12)
⑧吕钊红,《和谐校园视域下的校园媒体功能创新》,《新闻界》,2009(12)
在网络发展的新时代,高校中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在其校园网上,如果单纯用静态网页一个一个地制作,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新闻本身的时效性也难以发挥出来,如何及时动态的新闻网页,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ASP全称为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主页),它是一种应用程序环境,可以利用VBscript或JavaScript语言来设计,主要用于网络数据库的查询与管理。其工作原理是当浏览者发出浏览请求的时候,服务器会自动将ASP的程序码,解释为标准HTML格式的网页内容,再送到浏览者浏览器上显示出来。我们也可以将ASP理解为一种特殊的CGI。
Active Server的另一大优点是代码的安全性。页面的访问者所能看到的只是服务器方的处理结果。ASP文件可以用常规的文本编辑器编辑,当用户从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出请求时,Web服务器会自动将ASP的程序解释为标准的HTML格式的主页内容,用户端只要使用常规可执行HTML程序的浏览器,就可浏览ASP所设计的主页内容,因此与浏览器无关,并且保证了ASP的源程序代码不会外漏。
此外,ASP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程序员可以利用Java、Visual Basic、Visual C++等语言制作适应自己特殊需要的ActiveX服务器组件来扩充ASP的功能,使自己的动态网页几乎具有无限的扩充能力,这是传统的CGI程序所不及的。
在Windows 2000开发平台上,采用ASP+Access的方式,开发系统。我们采用了Dreamweaver MX 2004进行开发,它是用来快速创建数据驱动Web应用程序的基于团队的开发环境,支持ASP,以ODBC连接数据库,脚本语言为简单易学的JavaScript或VBScript。
1.页面模块化。本设计把页面中的一些常用的部分集成为模块,例如页面的头部和尾部,这样在设计新的页面时如果有重复出现的部分,只需要拿现成的模块来组装就可以了。
2.新闻模块化。本设计在数据库中建有新闻模板表格,在新闻录入时,通过替换函数将模板内的相关内容替换为输入的内容,然后利用组件技术将替换后的代码写进新的文件中,形成一个新的新闻文件。所以系统中所有的新闻都实在新闻模板的基础上生成的。而新闻文件的文件名也是根据系统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秒)自动生成,既不会产生重复,又能将时间信息在文件上体现出来。在数据库中只存储文件的路径信息和文件名称信息,便于搜索和显示。新闻模板化的示意图如图3.1所示:
根据系统功能分析,可以得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客户的功能模分为:查看单条新闻,查看相关新闻,搜索新闻,查看新闻评论(未完成),发表相关评论(未完成)。管理员功能模块分为:添加新闻,新闻审核修改删除,新闻栏目管理,用户管理,新闻模板管理。
数据库技术示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得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所关心的就是新闻的浏览新闻的搜索和新闻的评论,同时还得兼顾栏目路径信息新闻图片信息推荐新闻信息新闻惦记信息和新闻审核信息。
通过系统的功能分析,针对一般的信息系统用户,总结出如下需求信息:每条栏目对应一个文件夹;每条信息对应一个ASP文件;每条信息只能对应一个栏目;每条信息对应一个信息模板;每个新闻模板对应不同栏目的多条新闻每个栏目下面可有多条新闻;不同栏目的新闻对应的关键字可以相同;每条新闻必须经审核通过后才能对用户开放;每条新闻除包含新闻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得包含路径信息图片信息推荐新闻信息新闻点击信息等。
对于管理员来说,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对栏目和新闻进行添加审核修改删除。不同的管理员权限应有不同,可分为三等:一等为高级管理员,什么操作都可以做;而等为审核管理员,可以对新闻进行添加和审核;三等为新闻录入人员,只能对新闻进行录入,通过以上分析,针对系统管理员,总结出如下需求信息:管理员可以对栏目、新闻、行文模板进行增删该。管理员可以对新闻进行审核,可以对用户进行管理。
经过上述系统功能分析和需求总结,考虑到将来功能上的扩展,设计如下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3.新闻信息,包括数据项:新闻编号,新闻所属栏目名称,新闻所属栏目路径,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新闻图片信息,新闻审核信息等。
得到上面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后,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实体之间关系的E-R图如图4.1所示。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完毕后,就将上面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转化为某种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根据数据量的大小不同,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本系统的数据库使用的是Access数据库。Access数据库事业能够方便,比较适合中小型网站。
本数据库共有四个表,分别为type(新闻栏目表),article(新闻内容表),example(新闻模板表),admin(管理员表),每个表的设计视图这里就不再列出了。
数据库的连接生成后就要与网页建立动态连接。本系统为方便起见,将数据库接口语句写在了一个文件里面,凡是牵扯数据库操作的网页只要将此文件包含进来就行了。在建立数据库的连接时。先要确立数据库的路径和数据库的类型和驱动,然后新建一个数据库连接。其中核心代码如下:
本系统在界面设计上采用了模块化处理思想,把很多页面共有部分集成;一个模块,例如页面的头尾,数据库的连接等,这样在开发时遇到这些相似的页面部分,就不需要重新编写,例如在某页面上显示页面的头,只要以一句“
本系统新闻代码生成都是基于新闻模板的,只要将新闻的一些必要信息,例如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新闻出处新闻作者等信息录入,然后自动修改新闻模板,在利用组件技术即可自动创建新闻文件,这样做使得新闻文件格式同一,又便于新闻的搜索,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体现了新闻的实效性。
管理员在进行新闻录入是为了便于在新闻浏览中显示,将录入的新闻内容进行了格式转换,将普通新闻内容转变成了网页形式的新闻内容,而在新闻修改中又进行了相反的转换,在保存修改信息时又进行了同样的转换。这样做的目的时为了能在新闻浏览中显示出更多的信息,包括回车空格图片等在数据库中不能直接保存的信息。
通过对校园网络新闻系统的开发研究,我们发现基于ASP技术的数据库网络系统的开发重点在于开发方法和开发思想的建立,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企业新闻系统文档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等系统,为更好的利用网络新闻提供借鉴。
[2]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