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思明区公布初中和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 35所学校上榜

  球盟会在10日举行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思明区教育局表扬了最近一届初中和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获奖学校。

  每年,这一名单都引人关注,这是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类似这样的官方“榜单”很少见了。

  当然,思明区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这一系列榜单,并不是完全根据成绩评出来的。

  更加确切地说,10日的大会表扬了四份榜单的获奖学校,分别是:2023届初中教育质量综合奖,2023届初中教育质量进步奖;思明区第七届(2020-2023学年)小学教育教学优质奖,思明区第七届(2020-2023学年)小学教育教学进步奖。

  不仅有质量奖,还有进步奖。所谓进步奖,指够不上质量奖,但和以往的自己比,如果有进步,也可得奖。

  和往年相比,今年小学的进步奖获奖学校数大大增加,往年是2所,今年8所,有消息称,这是因为本届规则是:只要比以往的自己进步,就可以得奖。

  思明区初中教育质量综合奖和进步奖球盟会,每年评一次,它不完全是中考成绩排行榜——它不止计算中考成绩,还有辍学率、三年巩固率、进步值(中考总平均分和初一入学测试成绩总平均分)、特长发展值(参加教育部门组织比赛)、获奖情况、文明学校和孩子体质(视力低下和肥胖检出率)等。

  思明区小学教育教学优质奖每三年评一次,这次已经是第七届。优质奖并不单指学业,总共400分,学业成绩占90分。

  每一届的教育教学优质奖评选方案都在根据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升级。譬如说,近年来,在学生发展大类中,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上届开始,增加“体质健康”,学生近视率、肥胖率、龋齿率也算分;还增加了品德与生活学科球盟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配备要求,即这些“副科”的专任教师如果没有达到规定人数,会被扣分。此外,从上届开始,降低教师论文发表所占的分值,这届是15分。(记者 佘峥)

  昨天,思明区召开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表扬大会,集中表扬为全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昨日颁出的奖项是2023年思明区“捐资兴学先进单位及个人”,以及2023年思明区“教育系统单项奖”“从事教育工作满30周年、25周年教师”“初中教育质量综合奖、教育质量进步奖”“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进步奖”。能从高手如林的思明学校中脱颖而出,获奖者对待教书育人自有其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福建省优秀教师、厦门市槟榔中学老师钟亚玲说:“我担任教师有34年了,其中在班主任、年段长岗位坚守了32年,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可雕塑的。”(记者 林雯)

  一是,家长们要以发展眼光看学校,否则,“今天你看不起,明天你就高攀不起”球盟会。每年看到榜单,很多家长非常意外:他们原本认为不起眼的学校球盟会,或是社交媒体上“听说”惨遭嫌弃的学校,居然连续几年入榜,譬如,大同中学。

  其实,厦门的义务教育均衡指数是越来越高,很多学校都有你想不到的“风景”。最近,厦门一个家长群里,有人在嫌弃开禾小学,说它建在市场里,很小。但是,群里马上有开禾小学的家长出面澄清:这所学校虽然小,但老师很有爱,我们的孩子毕业后,还念念不忘小学老师。

  金鸡亭中学和金鸡亭小学也是别人“听说”了很多的学校,今年,金鸡亭中学算得上是全市进步最大的学校,金鸡亭小学也迈入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奖。

  从全市角度看,这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学校也不少。今年马銮湾实验学校第一届初三毕业生,一鸣惊人,从海沧的倒数进入到前列。马銮湾实验学校的学生,90%以上是派位进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校长蔡坤耀说,他们的初中生有的五点多就要起床,因为要赶六点多的定制公交——定制公交是按照设计线路走的,不早走不行,后面还要赶回去接小学学生。

  在这样的学校里,从校长到老师从未嫌弃生源,蔡坤耀认为,某种角度看,我们是在托起城市的良心底线——很多学生家长来自城市最平凡岗位,我们的态度,代表了城市的良心,城市的态度。

  马銮湾实验学校首先保证学生吃饱吃好,蔡坤耀说,我们可以加菜,而且要求食堂提供荤菜加菜;其次,学校尽量在课后服务和晚自习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因为他们回家后,部分学生没有理想的学习环境球盟会。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英语普遍基础差,这所学校副校长柯振嘉,是思政课老师,为了激励他们学习英语,和他们订了协议:我们一起学,一起考试,如果你们考赢了,我请大家吃麦当劳或是肯德基。果真,一半学生考赢了他,他快乐地掏出一千多元请客。

  以往湖里区也有类似的初中教育质量奖评奖。至于全市,厦门曾经公布初中教育教学评估,不完全根据中考成绩,也有参考进步等方面,俗称P值。以往厦门市的初中P值,都会公布,但是,最近几年,都没有对外,改为内部通报,只提供给学校。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评比,的确有很多规矩要遵守,但是,科学的评估是必要的。思明区持续二十多年的优质奖和进步奖,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是科学的评估评价,也未尝不可,一方面,会给学校一些“小刺激”,另一方面,也能消除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成见。(记者 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