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据澎湃新闻1月4日报道: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2日消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拟跨省转学情况公示》,8名高校大学生拟跨省转学,1人为转入、7人为转出,涉及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其中,清华大学1人拟转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北京市教委对各高校报送的学生跨省转学材料进行了初审、复核,将这8名学生拟转学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自1月2日起至8日结束,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对拟转学学生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提出。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份拟跨省转学信息公示中,大多是北京本地学校的学生向其他省份转学,且有从清华大学转入双非院校者。整体上,转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好于转入学校的实力和声誉,这被网友称为“逆向转学”。
按照2017年12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的意见》,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本专科学生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球盟会、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研究生除上述条件外因为导师工作调动或健康原因不能继续指导,可以转学。
申请转学的本专科学生高考分数应达到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生源地相应年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申请转入学校不高于转出学校的层次、学科专业水平;申请转学的研究生需通过拟转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专业考核或学业水平评估。
此外,转学工作要服务首都功能,严格审查转学条件,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转学:1.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者毕业前一年的;2.高考成绩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在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录取成绩的;3.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4.以定向就业招生录取的;5.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标准高于其所在学校、专业的;6.无正当转学理由的。
极目新闻梳理发现,2023年7月10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消息,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主任办公会研究,确认以下学生转学,现将结果予以公告。公告中,9名高校学生跨省转学,涉及北大、北航、北外等。
根据此前公告,北京市教委对各高校报送的学生跨省转学材料进行了初审、复核,于7月3日起对这9名学生拟转学情况予以公示。
这9名本科生中,闫某某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录取分数646分)转入武汉大学外交学(相关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分)。
据报道,早在去年5月9日,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发布了关于闫某某转学的公示,并说明其是由于个人身体原因转学。
公示显示,闫某某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20级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由于个人身体原因,申请转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交学专业本科学习。经武汉大学2023年第六次校长办公会审议,同意其转学申请。
另据宜昌一中公众号显示,2020年,闫同学在高考中以646分的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位列湖北省文科第十。
对于这样的“逆向转学”,有网友“想不通”当事学生的选择:“为了好专业转也就算了,从清华大学转出?”“从金融转到临床医学?”“为什么要往差的学校转?”当然球盟会,也不乏宽慰和鼓励的网友:“真读不下去,及时止损也是明智之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城市的知名度比学校更吸引人们的眼球,北京高校的学生选择到其他省份的高校就读,难免给人一种“下嫁”的感觉。这样的地域期待和学校期待,投射的是公众对北京高校的认同感,看到有学生选择离京,随之产生了旁观者的心理落差效应。
你怎么看待这种“逆向转学”?红星新闻3日下午为此发起了网络投票。极目新闻发现,4日上午有1.4万人参与,四成以上网友认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有25%的网友认为不能理解,有23%的网友认为尊重个人选择球盟会。
红星新闻评论认为,“逆向转学”见证了学生享有跨校迁移学籍的权利。选择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基本的自主权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心仪的城市和理想的学校,如何选择是他们个人的自由。现在的教育政策允许学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申请学籍迁移,可以说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
另外,“逆向转学”表明求学路上没有一劳永逸的通行证。“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同样适合解释“逆向转学”者。什么样的学校适合自己,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宁愿放下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选择“逆向转学”,说明原就读学校在某些方面并不适合他们,也间接证明大学录取通知书并非一劳永逸的通行证。书必须得自己读,不论选择哪所学校,都得自己下功夫才行。在公示期结束后球盟会,待到春暖花开时节,变更了求学地点的这些“逆向转学”学生球盟会,将面临一个新的适应期。希望调整过后,他们能更明白选择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