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际球盟会学校发展趋势盘点

  球盟会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大力引进、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进的姿态,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举办国际学校是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报环球周刊国际学校项目组《2023国际学校年度发展观察报告》(详见第十、十一版)对全年国际学校的招生政策、特色化办学、校本教研、教师备课、海外办学等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国际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借鉴。需要说明的是,报告中的国际学校主要指具有国际化办学特征的中小学,包括公办学校国际部(班)、民办国际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目前,对于这类学校尚没有比较确定的称谓。

  相较于去年,今年国际学校整体规模和格局分布基本保持稳定,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变革中求生存,于挑战中谋发展,是摆在国际学校面前的重要问题。

  据国际学校在线、顶思等第三方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度各类国际学校总数仍为1300余所,学生总量保持在50多万名,教职工数量约为15万人,专任教师超过10万人,基本保持稳定。从分布上看,国际学校总体格局仍是东南强、西北弱,分布不均衡,且高度集中于一线城市。类型、学段分布变化不大,民办国际学校占比仍超半数,高中学段依旧保持主导地位,开设高中学段的国际学校数量超过8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际学校总数首次出现下降。今年新增学校仅有17所,相较于过去几年显著下降,未能追平关停学校数量,出现了负增长。

  一是培训类国际高中转型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长迅速球盟会。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涉境外课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全国不少培训类国际高中转型为普通高中或与其他学校合作办学,也有一些学校停办球盟会球盟会。与此同时,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长迅速,广东、北京、江苏、河南等地今年累计批复了数十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二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新增热潮仍在持续。去年北京、深圳、重庆等城市相继放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举办者市场准入要求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今年新增的17所学校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7所,占比达41%,正在筹建的学校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占比达30%。

  三是“出海”办学、“姊妹学校”等新尝试引人关注。随着各国边境放开,许多学校开始积极寻求海外发展的新机遇。2023年,上海世外教育集团、雅力教育集团等知名教育机构着手进行海外布局。同时,一些学校在探索“姊妹学校”、“结对子”等模式。例如,2023年,北京有1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与公办学校成功“结对子”,广州市中小学与在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签约结为36对“姊妹学校”。

  四是英美留学生人数下降,低龄留学人数增长。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2—2023学年在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1.5%,但中国学生下降了0.2%,这也是中国在美留学生数量连续第三年下降。同时,中国赴美低龄留学人数为8016人,较去年上升了29%。赴英留学方面,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秋季入学的英国本科国际新生人数约5.1万人,其中来自中国的新生约1.52万人,下降幅度约为9%。在英美两国留学热潮减退之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前往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学习。另外,选择在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就读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留学目的地的变化直接影响国际学校的课程选择。

  今年国际学校总量首次出现下滑。正确认识这一态势,对准确判断形势,积极谋划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行业形势受外部因素影响明显。国际学校具有高投资、高消费的特点。居民消费能力减弱、意愿低迷,投资回报前景不明、动力不足,导致国际学校增速进一步放缓。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滑,对低学段学校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并逐步向高学段扩展,生源不足的担忧也制约了国际学校的扩张意愿。同时,一些规范政策要求在今年内整改到位,一批国际学校集中转设或关停,对今年国际学校增速带来一定影响。

  二是行业发展基本盘依旧稳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国际学校发展具有良好前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回暖升温,留学市场迎来利好。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加速推进,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依旧迫切。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高度重视,对国际学校也很认可,投资优质教育的意愿十分强烈。就业带动的考研、考公务员热潮促成学历“内卷”,也使潜在留学群体进一步壮大。

  三是转型阵痛接近尾声,新增长点逐步显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已经实行两年多,相关配套政策已经落地,所涉学校基本完成调整,行业总体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从盲目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出海”办学等政策支持的行业增长点继续显现,势头十分迅猛。留学多元化趋势为国际学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总体来看,国际学校数量下滑是短期因素叠加的结果,行业基本盘依然稳定,行业转型已初显成效,无须持悲观情绪。但也要清醒看到,经济和人口增速、国际形势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和长期性,国际学校高速发展已难重现,在可预计的将来,行业将进入规模趋于稳定、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阶段。

  当前,国际学校面临生存和发展两个紧密相关、互相影响的问题。只有回答了如何生存、怎么发展的问题,国际学校才能克服挑战、拥抱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规范办学,首先要明确办学方向。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守教育的公益属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球盟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次是行业治理的法治化,要在保障学校、师生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营造良好发展生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制度机制的合规性、科学化建设。最后是办学行为的规范化,要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政策的宗旨球盟会,将严格规范原则贯穿招生入学、课程实施、教材管理、教师管理、财务管理等办学治校全流程。

  重视宣传,是对学校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刻体认。国际学校承载的价值,既体现在满足社会对优质特色教育的迫切需求上,又体现在契合国家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战略使命上。国际学校不仅要积极向政府和社会诠释其在特色课程、国际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更应充分展示其在孕育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优质是国际学校的立身之本。面对日趋紧缩的外部环境、日渐饱和的市场规模,只有始终坚守质量高地,在育人模式、教学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等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办学和服务水平,才能走出一条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优质发展之路。

  特色是国际学校的制胜之道。国际学校要牢牢把握“国际特色”四个字,充分发挥国际学校在跨学科、探究式、项目式教学上的特色,在国际理解、生命教育、全球胜任力等课程元素上的特色,在学院制、寄宿制、导师制等运作管理机制上的特色,在精神关怀体系、升学指导和职业规划体系等人文关怀上的特色,把“国际特色”打造成学校的金字招牌。

  (执笔人:王殿军,国家督学、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理事长)